第178章 大唐治安差 (第1/2页)
李隆基在大殿上的震怒,让下面的人就连大声地喘气都不敢,即便是太子和两位相国也是如此。
李林甫也早就得知了杨成在淮南道的事情,杨成送来长安的密信不仅给了高力士,同时也送到了李林甫的相国府上一份。
当看到杨成的书信之后,李林甫也是一阵的心惊,之前虽然已经得知了杨成在淮南道的所作所为,但是此时真正地看到杨成送到他手中的书信之后,李林甫也不免开始忧虑了起来。
但是,随后当李林甫看到杨成在扬州城的斩获之后,顿时一切的疑虑都打消了,将近三千万贯的钱银,百万石的粮食,五万石的私盐,如果全部换做钱银,这已经超越了大唐一年的赋税了。
李林甫是当朝宰相,对于大唐的钱袋子最清楚不过了,即便是风调雨顺的年景,大唐一年的赋税收入也就是三千万贯而已,这还是这些年盛世所知。
按理说每天三千万贯钱的赋税,已经是超越来了之前任何的一个王朝,但是李隆基花费巨大,尤其是这几年皇亲国戚们奢靡之风盛行,李隆基更是花钱毫无节制,所以即便是三千万贯的钱银,去掉每年官员的俸禄,还有节日的庆典和边军的开销之外,就已经是入不敷出了。
于是,看到杨成可谓是丰硕的成果之后,李林甫的心也彻底落地了,他知道这些钱银完全可以保住杨成的命。
李林甫最了解皇帝李隆基了,这几年已经无法收敛的皇帝李隆基,对于钱银的渴望已经超越了任何人。
此时看到杨成要上缴三千万贯的钱银,百万石的粮食,这对于李隆基绝对是忍受不了的诱惑。
此时,看到李隆基的震怒,李林甫心中也有些惊讶。本来,在李林甫心中的计划是在这个大朝会上争取保下杨成,给皇帝一个台阶,然后让杨成把钱顺利的运回长安来。
但是,出乎李林甫意料的是,看到此时李隆基震怒的样子,李林甫知道不仅杨成保住了,而且那些被抄没的官员的小命也全部都没有了。
李隆基虽然是盛世皇帝,但是杀人丝毫不手软,甚至比一些历史上的暴君杀的还要多,只是一个开元盛世将他的残暴掩盖了。
李隆基依然有些余怒未消的样子,一时也让大朝会有些寂静,所有的人都不知道该如何表态。
此时,刚才还滔滔不决的李适之也沉底沉默了,在李适之的心中,认定杨成虽然是淮南道采访使,但是私自抓捕官吏,大用刑罚,这已经是枉法之举了。
所以无论杨成抓捕的官员有没有罪,李适之对于杨成这样的举动都不会纵容的,所以整整两个月,李适之每天都要上书李隆基,还安排了不少次百官的请命,就是要将杨成这种枉法的行为治罪。
此时,听到小黄门将杨成在淮南道的战果朗读了一遍之后,李适之彻底沉默了,甚至脸上一脸的震惊,然后痴痴地说不出话来。
对于淮南道官员的**,李适之也是沉底被震撼到了,他虽然知道官员收一些他人的钱银是平常之事,但是也没有想到淮南道的官员家中竟然查没出这么多的钱银来。
此时,不仅仅是李适之,就是身在大殿上的其他官员也都被震撼到了。
都说长安城的官是京官,俸禄高,而且送钱的人也多。但是这些官员们听到淮南道抄没出来的家财之后,也是有种相形见绌的感觉。
他们家中也就千贯钱银就已经是多的了,毕竟是在长安,不是权贵门阀之家,想要收到太多的钱银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即使收了,也要担心被他人弹劾举报,毕竟这里是长安城,太子脚下。
虽然唐朝已经建立了监察制度,但是御史台只是局限于长安中枢之中,地方的监管非常薄弱。
很多州府都没有监察御史,甚至一道也就几个监察御史,所以长安的官员虽然俸禄高,而且生活的也好,但是想要贪腐更多的钱银,还是地方上的官员才能做到。
此时,看到一脸震怒的李隆基,大殿下面的官员都不敢做声了。
此时众人将目光全部都投向了李林甫,众人知道只有李林甫最懂皇帝李隆基的心思,所有都希望李林甫这个时候站出来,毕竟皇帝一直这样震怒下去,到时候说不上那个家伙就倒霉了,最后被免官赶出了大殿。
赶出大殿还是好的,要是被直接来一个廷杖之类的,那才是倒霉到家了。
众人都知道,这个盛世皇帝可不是仁慈的主,甚至比一些历史上是有名的暴君都要残暴,杀人从来都眨眼,而且全部都是炒家灭族。
李林甫心中也清楚,此时该是自己站出来的时候了,毕竟让皇帝这样一直气愤下去,对于任何人都不是好事,而且李林甫也隐隐猜到了皇帝李隆基的心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