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虎牢关外 (第2/2页)
杨成此时就在大唐,他是知道的,一个朝代的衰落绝对有它必然的原因,后世史学家都认定“安史之乱”是大唐帝国衰败的直接原因。
杨成也同意这一点,但是这是一个诱因而已,杨成知道此时的大唐帝国虽然表面上依然华丽光鲜,但是躯体内已经是病入膏肓了。
安禄山和史思明领着十万胡骑南下,中原数十州府竟然顶不上一个月,全部望风而降,难怪李隆基会感慨中原无义士。
一个淮南道也让杨成看透了整个大唐的局势,官吏贪污**,不思兵甲,一旦事变,绝对守不住的,更是一个个争着开城投降。
虽然胡骑善战骁勇,但是杨成知道此时汉人身上的血腥更是令胡人胆寒,但是中原一败千里,绝对是这些**官吏们的原因。
杨成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就指挥手下开始入关,此时杨成也不再把虎牢关当做一个关隘了。
看着大队的唐军开始入关,寥寥无几的百姓纷纷闪开,守卫关门的两个唐军士卒也对此丝毫不在意,依然还是一副慵懒的样子,一个依靠在关墙上,怀中抱着一把长枪,另外一个嘴里叼着一根草杆,两人好像没有看到杨成他们一般,依然在那里闲聊着。
杨成则是骑在马上,身后是上百人的亲兵,然后看着一队队士卒和一辆辆的马车开始进入关门。
此时的虎牢关已经有些破旧了,但是用糯米汁和黄土铸造的关墙看上去依然坚硬无比,这也是虎牢关的最大依仗,中原的黄土经过处理之后,坚硬的程度可以和后世的水泥一拼。
“下一站是那里?”
杨成看着有序进关的队伍,然后朝着身后的亲兵问道。
“将军,下一站就是洛阳城了。”
折里随后朝着杨成说道,语气中透着一副感慨。
杨成自然明白折里的意思,左车将杨成认定是洛阳人了,毕竟杨成对他们说起自己也是洛阳人。
杨成心中有些好笑,但是也没有说出来,杨成自然不是洛阳人,当时只是随口说说而已。
但是看着虎牢关的衰败,杨成心中也在开始思索起来,洛阳城此时是什么样子?杨成可是对于学过的一首古诗记忆犹新的。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裾旧帝京。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杨成随后轻声你念道。
这是宋朝司马光的一首诗,杨成对于诗文可是一窍不通,但是对于这首诗句的记忆可是异常深刻,就是因为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说的非常有道理。
杨成身后的亲兵都是一些大头兵,那里懂得这些高雅的事情,听到杨成念念叨叨地说着,也没有当回事,起初还以为是军令呢,但是一听竟然是一首诗,自然是一头的雾水,只是听到杨成的最后一句话之后,感觉说的很好,倒也对他们的这个将军另眼相看了。
“咳咳……”
相对杨成身后的这些不懂情趣的大头兵,杨成身旁不远处的严庄此时正在饮着酒袋中的酒,但是当听到杨成的这首诗之后,顿时惊愕住了,然后就是一阵的口鼻喷酒。
严庄那里想到杨成竟然还有这两下子,如果说杨成只是作了一首打油诗,那么也不足为奇,毕竟大唐诗文盛行,随便一个村夫都可以念上一首顺口的打油诗。
是听完杨成的这首诗之后,严庄则是彻底被震撼到了,严庄算是半个文人,虽然他自己作的诗不怎么样,但是不代表他不懂诗文。
对于杨成诗文的意境,严庄自然是完全明白的,尤其是杨成的这首诗的意境,严庄完全被震撼到了,如果是在科举取士上,杨成如果做出这样的一首诗词,绝对可以取上一个进士出身。
此时的大唐是最看重诗文的华丽和意境的,杨成的诗文无论是华丽和意境都是上上之品。
这个时代凭借一手好诗文入仕为官的也大有人在,绝对不是少数,严庄此时惊愕地看着杨成,他没有想到杨成的文学竟然也如此了得。
严庄之前对杨成的了解中绝对没有这一项,杨成是一个武将,边地的武夫,甚至写字都有些困难,更是毫无文采可言。
“好,好,好诗。”
此时,一个爽朗的声音在杨成的身后响起,顿时将众人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