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乌蛮六部 (第1/2页)
杨成和张九皋,还有高适、李白四人坐在举子楼的二楼上开始豪饮欢谈,一时间气氛热烈,众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燃^文^书库][].[774][buy].[com]首发地址、反着念↘↙
尤其是杨成和高适,两人都是边地出身,话语投机,一直在聊着边地之事。
杨成也是有意想要知道一些东北之事,于是就和高适聊着东北的夷族和战事,渐渐地对东北之地也有了一些了解。
此时的大唐东北有两个军镇,一个是范阳,一个是平卢,范阳的节度使是安禄山,平卢的节度使是史思明,这两人都是胡人出身,并且手中军士不下十万,其中胡人占据一半之多。
尤其是安禄山,在东北之地威望甚高,仗着大唐节度使之名,手中数万胡人勇士,在东北无能能及,之前还有契丹人和奚人能够和安禄山一较高下,但是自从这两年王忠嗣到了河东之后,出兵雁门关,大败十万契丹和奚族联军,至此契丹人和奚人再也没有能力和大唐一较高下了,于是就蛰伏了起来,对安禄山的范阳军也敬畏有加,两伙人倒是也开始相安无事了。
只有平卢节度使史思明,外人看来是东北是两个军镇,但是到过东北的人都知道,东北就一个人说了算,那就是安禄山,史思明之前就是安禄山的副将,此时虽然被升任为节度使,但是依然对安禄山惟命是从,而且范阳平卢两镇从来都是相依而存,于是就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杨成来自后世,自然清楚东北之地的形势,安禄山其实就是东北王,但是这也是事实所需,面对东北负责的战事和各族之间的关系,安禄山胡人出身确实取得了不少的作用,尤其是安禄山胡人的做派,对于一些部族的血腥手段,也确实震慑不住了不少夷族的野心。
但是,也就是这样,在大唐的十个军镇中,朝廷控制力最低的就是范阳和平卢两镇,其中李隆基的缘由是最大的,安禄山是得到了李隆基的信任,不然也不会有今天的局面。
杨成听了高适的话之后,心中倒是也没有什么担忧的,毕竟此时相对于安禄山的所作所为,杨成自己的罪名也不少啊,而且杨成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也好不到那里去,那里还有心思关心别人。
安禄山造不造反此时已经和杨成没有任何的关系了,杨成此时想的最多的就是自保。
相对于高适这个渤海人,杨成看的出来,高适对于大唐事情一点都不担心,不是出于他是渤海人,而是因为高适就是这样的性情,他对于渤海国也没有任何的忠心可言。
随后杨成有开始对渤海国来了兴趣,于是和高适的一番交谈之后,杨成也对渤海国有了一些了解。
渤海国是是大唐东北地区的部族靺鞨人建立的王国,当年趁着营州之乱,大唐势力退出东北,靺鞨人乘机建立了渤海国,等到大唐收复了营州之后,渤海人已经在那里站稳了脚。
当时的武则天只能吐下这个事实,然后不再以靺鞨称呼,改为渤海,并且渤海国的建国皇帝大祚荣也被册封为渤海王。
此时渤海已经立国五十余年之久,现在的渤海王大钦茂已经是大祚荣的孙子了,大唐也是正式承认了渤海国的地位了。
虽然渤海国已经立国五十多年了,但是渤海国是当年靺鞨人建立的王国,而且部族性质严重,虽然几任国王都进行了一些中央王朝的变革,但是部族统治依然是渤海国的重要形式。
于是,渤海国的国家形式就要松散很多,而且渤海国本身的部族形式就存在不安宁的隐患,在渤海国北面有另外一个靺鞨人的势力,被称为黑水靺鞨,就是后世的女真人,也是渤海国的劲敌,还有室韦人,后世的蒙古人,盘踞在渤海国的西北一带,饿狼一般地掠夺渤海国西北边地,还有东面的高丽,和渤海国存在芥蒂,然后就是西南的契丹人和奚人,还有大唐。
所以渤海国的处境非常不好,虽然已经立国五十年了,但是一然面临众多问题,此时虽然是一国,但是依然里不开大唐支持,不然早就被众多势力瓜分了。
此时契丹人和奚人的势力被大唐打败,于是渤海国的压力才少了不少,国家才算彻底稳定了。
杨成思索着大唐东北的乱局,知道哪里就是一个各方了轮流上场的舞台,历史上也是如此,中原王朝时刻都要棉铃这些游牧民族的侵扰,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想要解决哪里的危机,也不是一招半招的功夫,没有一个绝对指挥的皇帝和强大的兵力,东北依然是一盘乱局。
此时,就在杨成还在思索东北的乱局的时候,举子楼外面的街道上突然响起了阵阵的鼓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而且人群也开始鼎沸了起来,立刻将杨成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