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六六阅读 > 大明官 > 第二百六十七章 圈子的奥秘

第二百六十七章 圈子的奥秘

  第二百六十七章 圈子的奥秘 (第1/2页)
  
  事已至此,不可能打退堂鼓,方应物在忐忑不安中,跟随父亲来到翰林院衙署。从凛冽寒风中走进了前庭大堂,方应物只觉浑身一暖,随后向四周扫视了几眼。
  
  他却发现,堂中诸君子人人都是宽袍大袖的文士衫,没有一个穿官袍纱帽的。方应物啧啧称奇,这场面猛一眼看去仿佛文人雅集,场中分不清谁大谁小,大概也是翰林院的文青特色罢.....正所谓词臣是也,或者称之为词林官。
  
  饶是方应物胆大,在这里也不敢乱窜,倒不是害怕,主要原因还是这儿的人物都太特殊,未来的宰辅尚书不知有多少。
  
  自己这根本不上台面的小字辈乱走乱窜,万一惹得别人心生反感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今天不图表现,能混几个脸熟就算完成任务。
  
  方应物正装出谦逊模样,埋头跟着父亲一直走,忽然听见有人笑道:“方兄何其姗姗来迟也!”
  
  方应物抬起头,原来父亲已经走到了一伙站在角落的人群里,有位看外表年纪比自己大不了一两岁的年轻士子正招呼父亲。
  
  此人就二十来岁的年纪,也敢吊儿郎当的称呼父亲为“兄”,还敢胡乱开玩笑,忒没大没小了罢?方应物暗暗腹诽。
  
  但方清之并不以为意,拱拱手见礼道:“小犬初至京师赶考,我引着他在路上观看皇城风华,故而慢了几步,叫介夫见笑了。”
  
  方编修这“小犬初至京师赶考”几个字说的很重。还带着浓浓的显摆语气,果然引起了人群小小的骚动。就是已经站在文人圈子顶点的翰林们。也要为十八岁的举子喝一声彩。
  
  但对方应物而言,重点是最后一句话。他不由得皱眉深思,“介夫是谁?听起来貌似很耳熟。”
  
  方清之没时间为儿子解惑,继续与人群说话,连连作势谦虚:“当然,比起十二岁中举的介夫,还是差了许多!”
  
  方应物恍然大悟,十二岁中举。字介夫,这没大没小的年轻小哥儿......不,气概非凡的青年英才分明就是未来的官场巨星、开创强势首辅政治模式、“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他爹杨廷和啊!
  
  他连忙细细打量,杨廷和剑眉星目,圆长脸型,神采奕奕,果然望之不是凡品的样子。
  
  方应物又扯了扯父亲袖子。悄声问道:“这杨小......前辈与你什么关系?”方清之简单的答了两个字:“同年。”随后又与同僚们说话去了。
  
  没想到父亲同年中有棵大粗腿啊,真不赖,不过方应物产生了新的疑惑。
  
  照这么说,杨小哥儿应该是成化十四年选为庶吉士,到现在还没有散馆,又不像自己父亲这种特例。不能算正式词臣,怎么也混进翰林公宴了?翰林这种圈子,是很排外的。
  
  只能解释为牛人就是牛人,看来已经被默认要留在翰林院了,而且才华高到大家并不排斥他。
  
  父亲站在人群里谈话。方应物差不上嘴也没资格插嘴,唯一的用处就是供别人很稀奇的看一眼。百无聊赖之下。方应物东张西望,再次环顾大堂。
  
  他忽然发现,翰林公宴并不是其他酒宴那样酒酣耳热的哄闹氛围,倒有点像上辈子电视里看到过的“趴体”。
  
  众君子三五成群,或立或坐,闲谈交际为主,有围观字画观赏的,又摇头晃脑品鉴诗词的,也有谈经论典的,菜肴美酒都只是点缀而已。
  
  又细细观察,方应物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人群划分貌似也不是随意区分的,隐隐然形成了几个不同的圈子,只是不知道这里面的规矩有什么讲究。
  
  第一个圈子仿佛年纪最大,刘棉花就在里面,另外还有两个比刘棉花还要老的老头子。
  
  虽然都不穿官服,但从岁数和刘棉花稍显下首的站位看,可以判断这两个老头子大概就是首辅万安和次辅刘珝。
  
  两人再加上刘棉花刘吉,就形成了内阁三巨头圈子,俗称纸糊三阁老......周围几个捧场的估计不是门生就是故旧。
  
  看过第一个圈子,再看第二个圈子,气场似乎也很足。但里面没一个方应物认识的,不像第一个圈子还有刘棉花当坐标,所以判断起来无从谈起。
  
  不过从几个核心人物的派头看,这些人肯定都是大人物,至少也是名人。方应物的好奇心快突破天际了,忍不住又扯了扯父亲袖子,偷偷指着第二个圈子里站在最中心的老人低声问道:“此公为谁?”
  
  方清之回头看了一眼,“礼部左侍郎兼掌院学士谦斋公。”
  
  谦斋公是谁?方应物依旧茫然,明代这字、号、地名乱用的称呼太坑爹了,他哪有本事能把所有名人的字号全部记住?杨廷和这个级别的,可能还有点印象,再差一点的就难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一剑独尊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裙下臣 帝霸 龙纹战神 迷踪谍影 永恒圣帝 逆剑狂神 毒医娘亲萌宝宝 御鬼者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