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筹划新粥场 (第1/2页)
对于桥台镇一战,杨继业早有预计,实际的战况与推演吻合。随后的工作进展,也与先期预测一致。
只是,齐洪波搜集的财物比预计要多出一些,倒是意外之喜。
宁府这边的情况,比起杭城周围,惨况要严峻得多。杨继业手里有如此多的财物和粮食,倒是考虑到一个时期,那就是在宁府各州周围,建粥场,让这里流民有找到一口吃物之地,免得饿死那些老人、孩子。
过年之后,宁府、台府等地,没有逃出地域的流民,多聚集在府城、州城、县城周边。遇上倭寇杀来,便四散逃走,进入荒山躲避,期间肯定会死伤大半。
在冬天之时,这边但凡可以吃的东西,也基本吃光。大族大户对外施舍,也在进行,奈何流民人数多,难免力有不贷,饿死、冻死的人也不少。
如今春季,缺少食物更严峻,如果不能及时施予米粮。饿死的人会骤然增加,这方面,官府也在想办法,开仓放粮。
不过,宁府、台府的倭寇比较多,活动范围也广,使得各大小城,都不敢开门救人,最多就是在城外成立粥场,施粥。
这种局面,虽说还没亲眼见到,但从杭城那边的情况,就可以推知这里的状态。
“二哥,目前我们推进往宁府,威逼倭寇,吸引人们注意力,兵力有缺了。想要在各州府做粥场,该如何是好?”杨继业也是担心,办粥场固然是好事,但也需要有人保护才行。
粥场人员、维护秩序、甚至运送过去的米粮,都需要人手来看护。蛮族军显然是不可能再分兵了,势单力弱,为倭寇所乘,那就太冤。
“少爷。这方面我可没主意,”巫虎说,“不过,办粥场总能够招到人手的,这么多流民,还选不出一些人做事?至于米粮的安全,平倭军的名头完全可威慑那些人了。”
“想来也是,”杨继业笑了笑,“如今要找人做事,有一个安稳的生存环境,谁不愿意,谁还不尽心。”
大年前后,蛮族军招收的人员,包括辅兵在内,没有出现过做事耍奸、需于应付的现象。固然是在招收人员时,做了初步的选择,更主要的是。这些人经历了战乱,知道安稳来之不易,所以格外地珍惜。
“二哥,那么,等桥台镇那边的军兵返回归队,我们就可以出现在前往宁府的路上。”杨继业说,蛮族军不能在升山镇附近出现,不然,升山镇的战事就脱不了关联。
外面对李明杰和齐洪波的罪证固然不足,但一旦人们猜疑起来,以后蛮族军承受的压力也会大了。
目前,大家都不知蛮族军在何处,还以为主力在祥山镇那边。返回祥山镇是没必要的,就直接出现在祥山镇往宁府府城的路上,直接亮出旗号,吸引宁府这边人们的注意力。
等与倭寇接战之后,人们发觉升山镇和桥台镇消亡,也只能乱猜,因为蛮族军确实没有时间去灭这两个镇子。
“少爷放心,留在这边的人手和返回的军兵,都已经分派好了。该休整的休整,该奖励的也都发放。”为祸说,对于给军兵的奖励,杨继业一直都是主张尽快兑现,让军兵们拿到手,这样他们才会安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