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运送大队 (第1/2页)
蛮族军的推进并不掩藏踪迹,如同之前从见湖镇出发一样。祥山镇出兵,总兵员不足三千,外界对于蛮族军这样做,也是很茫然。
但蛮族军在暗地散布的消息,要在宁府多地设立粥场,让宁府异地的流民能够有口粥喝,不至于饿死。这个说法传开后,质疑的人自然有,更多的人确实在感动。
杨少爷在杭城办粥场,吸纳流民做事,给人生路,其实早在苏杭传开。杨少爷年少而心善,又是天上文曲星下凡,专门来救助苏杭一地,惩罚入侵的倭寇。
这样充满传奇的传言,实际上是杨继业吸纳在粥场的队伍,外出经营时传扬出去。也是这些被吸纳的流民,心存感念,到处传扬杨继业的美德。
有杨少爷的美谈在前,这次蛮族军孤军往宁府宁城进军,便有充分的理由。这个理由堂堂皇皇,也体现出杨少爷那种救人于水火,而不顾自身安危的情怀。
蛮族军推进速度不快,每日不过五十里。这样的进军行速,对文朝其他军队而言是超出正常行进速度的。
蛮族军不过是用这样的速度,来吸引外面的注意力。真正的情况是,蛮族军目前处于高度分化力量阶段,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军力,还在处置升山镇和桥台镇余留的物质,特别是那边存着的米粮。
要将这些米粮运送出来,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两镇投降的人数,合计起来有三千余人,主要成分是海盗,必须要有军力镇压,才可能甘心做苦力。
而两镇青壮合计起来,也有两千余人,这些青壮也包括了体力不错的女人。这些人相对而言好管理一些,有辅兵夹杂其中,这些人心里确实存在负罪感,倒是听任安排。
最主要的是,古代运送到效率低下,长途行走,车载马拉动静太大,难以瞒住苏杭这边的人而不察觉。实际上的运送,主要是组织人员肩挑背背。每个人能够挑的数量,一次不过六七十斤而已,力气好的人,也不过一百斤。
再多,就无法长途赶路。而这些人的行速,一天无法走百里。从升山镇往见湖镇走,哪怕拉直径走也有将近七八百里,一个来回就需要半个月。
不过,除了俘虏、两镇青壮之外,蛮族军这边的辅兵们,大部分都参与了运送米粮。还有荣盛镖局那边的人手,也调一两千过来做这个事情。
荣盛镖局的人,以及辅兵们的运送,基本上动用车载、畜力,运送的效率就高一些。战俘们运送到米粮,直接离开苏杭往荆蛮楚地这边走。
最初的时候,从升山镇和桥台镇运送出来的米粮,会找一些不远不近的废弃村寨先藏起来,这样就更好隐藏升山镇被灭掉真相。
蛮族军体系的力量在极限运转,杨继业、巫虎等也是有担心的,好在王府军这边的军力往祥山镇靠近,同样吸引了倭寇们的关注。
宁府到此时,之前的村寨十存一二,其余的都荒废了。这也使得蛮族军在大规模行动中,并没被人发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