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奇怪的邀请 (第2/2页)
「凌国要举办封王大典,南唐怎么可能不来祝贺,派出一名公主,也算是给足了凌国面子。当然,按照官方文书来说,我现在还没进入凌国境内,所以我在这里的消息,不能流出去。」
张不周面色稍缓:「那你提前来了是为了什么?肯定不是为了见我。」
李欢歌摇摇头:「当然不是,不过见你也是计划中的一部分。你知不知道,和南唐相交的江南道,包括下辖的襄州,徽州,最近情势很微妙。」
「白刺史虽然是凌国官员,但他性格豪爽,和我父皇是一对知交好友。这些年来,凌国和南唐之间的买卖往来,主要都是通过襄州来做。南唐盛产丝绸,粮食,但矿产很少,一直依赖向凌国采买。上个月,南唐的几艘装满铁矿砂的船,被扣押在了襄州,不允许出境。」
张不周皱起眉头:「襄州是白刺史的地盘,只要他点头,谁敢拦着?」
「问题就在于,这一次白刺史不能点头。一直在徽州游山玩水,许久没有露面的江南道节度使彭文彦,带着凌国皇帝的手谕强行叫停,白刺史即便可以不给他面子,但凌国皇帝的话,他却不能不听。」
赵光忙得很,只是几船铁矿砂而已,想来不会被他特意放在心上,应该不止如此。
李欢歌的话印证了他的猜测:「这只是一个开始。之后的一些几个商队,也都被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限制出凌国。在我出行之前,连南唐的商队进入凌国都不行了,给出的理由是,封王大典将至,担心会有刺客混入国境,所以暂停了商队来往。」
张不周是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深刻知道所有战争的根本原因,都是经济问题。而要想发动战争讨伐,也往往是以经济制裁开始的。李欢歌并未将话说透,张不周却能明白她的意思,事出反常必有妖,凌国此举,无异于给本就面临困境的南唐再敲响一个警钟。「那你这次来,是想做些什么?」qδ
李欢歌道:「不瞒你说,出来的时候,我也是懵的,只是觉得不能这样坐以待毙,就匆匆出发了。父皇嘱咐我,想办法和熹贵妃取得联系,向她求助。」
张不周目光如电:「你照做了?」
李欢歌摇摇头:「没有,这一路上我一直在思考,最终决定放弃这个想法。熹贵妃是我父皇的妹妹,但她现在更是凌国皇帝的妃子,是四皇子的母妃。我不相信一段已经停止了十几年的兄妹之情,敌得过眼前的夫妻之情和母子之情。」
张不周赞赏地点点头:「你倒是看得透彻。倒也不是说一定会像你说的这样悲观,只是不到万不得已,最好还是不要惊动她。先另想别的办法吧。」
「没错,只能想别的办法了。我蹭了白刺史的船,偷偷潜入泰安城,就是想打探消息。最终在百鸟会手上买来了一个重要情报。向凌国皇帝进言,要求停止和南唐的商队往来的大臣,叫张一温。」李欢歌眼神玩味地看着张不周:「这位大臣,现任户部侍郎,正是你的大伯。」
说起来,张不周并不觉得意外。三
叔张三恭已经给他讲过了张一温的所作所为,其实一个词就可以概括:干脏活的。
举个例子,赵匡胤在称帝之前,虽然已经有了想法,但是不能自己提啊,那显得很没品,这时候就得有人站出来了,言辞恳切地请求他称帝。赵匡胤还得骂回去,说他居心叵测,然后那人再三番五次地求上几次,赵匡胤也就顺水推舟了。
张一温就是扮演这个人的角色。
这些有可能招致骂名的事情,张一温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一直甘之如饴地干着,从克扣剑南道的粮饷,赈济,到帮助分化蜀军派系,张一温将自己和蜀系摘得一干二净,和张家也快要恩断义绝了。「你既然已经调查到这种程度了,那你应该也知道了,我大伯和家里的关系早就势如水火了。不管你信不信,我和这个大伯,应该是从未见过。」
李欢歌道:「我当然相信。但是现在我没有别的办法了。张一温不同于别人,用钱开路一点用都没有。而其他人一听他的名字,也不愿意帮忙引荐,我现在连和他搭上线的机会都没有,就更不用想其他的了。所以,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可能了。你能不能帮帮我,帮帮南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