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六六阅读 > 洪武生存指南 > 第125章:克

第125章:克

  第125章:克 (第2/2页)
  
  再者,山西一战,常遇春一路攻掠如火,其中发生了什么,那怕史书上注定会轻轻一笔带过,但,该知道的人,肯定也会知道。
  
  既然打不过,与其兵败身死,不如主动投降,这样还能保全富贵。
  
  老朱在这件事上的信誉还是很好的。
  
  于是,常遇春带着十余万大军,兵不血刃地进驻长安,轻松接管了李思齐各部同样的十余万大军。
  
  李思齐投降后,同样盘踞陕西拥兵自重与李思齐还有所攻伐的前元陕西行省左丞张良弼,又名张思道,同样率军投降。
  
  这份不算军报的军报最后还提及,张良弼、张良臣兄弟投降后,明军已经前往接管庆阳。
  
  相关的描述里,还有人用红笔特意圈画了一下。
  
  朱塬知道,这肯定是老朱的手笔。
  
  朱塬也明白为何。
  
  庆阳之战,是朱塬在《天书》中着重描写过的一次战役。
  
  虽然当年明军顺利拿下了陕西,但过程却非常坎坷,甚至,常遇春之死,很大程度上也源于那一场旷日持久的庆阳之战。
  
  这一次,张良弼、张良臣兄弟已经向明军投降,扩廓帖木儿也不知道在哪里‘养伤’,明军接管庆阳,不太可能再产生甚么变数。
  
  话说回来,庆阳之战相关,除了当年的常遇春之死,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有趣的人,也意外陷殁。
  
  张焕。
  
  不熟悉洪武朝历史的人,肯定没听说过这个人。但如果关注这段历史,就会发现,张焕的出现频率很高。
  
  曾经后世朱元章留下的手迹,其中就有一段,‘让各军把现存马匹数量全部报上来,让小先锋亲自看了,签押给我’,原文不是这样,但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其中的‘小先锋’,就是张焕。
  
  朱元章让这位小先锋亲自检点各军马匹画押签字给自己,可见对张焕的信任。
  
  另外还有,渡江之后,朱元章亲征婺州,夜间出巡,被巡兵拦住,说老朱亲自定下的规矩,任何人夜禁之后不得走动,朱元章嘉奖了这位巡兵,从此不再夜出。
  
  这是一段很传统的关于帝王的佳话。
  
  其中有个细节,被拦之后,又是陪同老朱的小先锋张焕出来,说‘这是位大人’,可惜没被通融。
  
  再然后,同样史载,攻破大都后,徐达命指挥张焕带千人看守元廷皇宫宗室及相应府库。
  
  还是张焕。
  
  这里没说是不是老朱吩咐的,但,徐达点这位指挥,显然不是无的放失。因为很清楚,老朱就相信这个人。
  
  种种迹象都表明,张焕那怕不算老朱的又一位义子,也足够亲近。
  
  然而,正是庆阳之战,张良臣诈降,徐达派遣了两位将领,张焕和薛显,前往查探。结果是张焕被俘,薛显负伤而逃。
  
  再然后,洪武一朝就没了张焕的记载。
  
  显然,这位本该前途无量的将领,应该是死在了被俘之后。
  
  要知道,同时负伤而逃的薛显,洪武三年大封功臣,被封为永城侯。可以想象,若是张焕不死,以老朱对亲近之人的偏袒,至少也是个侯爵。
  
  曾经朱塬能关注到这个看似不起眼却记载不少的人物,主要感受,除了老朱的‘任人唯亲’,更多是另一个。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老朱打江山,却是典型的‘一君功成百将死’。
  
  无论是立国前还是开国后,老朱身边的高级将帅,哪怕没有历史数据统计,但给人的观感,实在是,死亡率相当高!
  
  朱塬甚至想到了一个字。
  
  克!
  
  呸呸呸,又迷信了!但,不信不行啊。
  
  随便来一串,常遇春、胡大海、廖永安、康茂才、缪大亨、邓愈、何文辉、曹良臣……
  
  想着想着,朱塬甚至觉得,是不是该离老朱远点?
  
  暂时只是想想。
  
  历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就像这一次,至少,常遇春和张焕,不会再因为庆阳之战而死,至于之后,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
  
  明心堂内。
  
  再次将这份战报看了一遍,朱塬又忍不住带起笑容。
  
  可以想象,好战的常遇春,这么兵不血刃地拿下了陕西,应该会挺郁闷的。
  
  放下这份战报,朱塬又随便翻了翻其他文书。
  
  老朱设置了北平六卫,三万人,驻守大都。
  
  另外,迁徙了一批大都的降卒富户罪卷等等,往汴梁屯田。
  
  朱塬觉得,应该送去山东。
  
  那边当下人太少了。
  
  不过,河南似乎人也不多,之前元军从山东开始,一直都是坚壁清野的策略,明军打到那里,元兵都会提前把当地的百姓尽可能驱走。
  
  反正……
  
  可以想象,北方当下会有多么残破。
  
  然而,老朱之前,却只给北方各地免了一年的粮税。
  
  朱塬知道,这同样是没办法的事情。
  
  虽然这边打通了海运通道,但,前方大军,肯定还是就地解决粮草最好。不过吧,再想想,就算一年后,想收也收不回多少。
  
  被破坏的农业生产,想要恢复,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朱塬想到了屯田。
  
  必须要官方组织起来,统一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屯田,才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生产,相比起来,分散性的小农生产模式,想要等待恢复,旷日持久。
  
  这个,今天的日志,可以记下来。
  
  等回了金陵,和老朱谈谈。
  
  其实,想谈的,能谈的,太多太多,简直忙不过来。
  
  随后又翻完其他文书,朱塬看向落座一旁的两人,对赵续道:“既然这样,明天就开始准备吧,我们最好三天之内出发。”
  
  今天是九月初六。
  
  若是到三天后,九月初九出发,距离老朱大概返回的九月十六只剩七天时间。
  
  这一次是朔江而上,还要过杭州湾,七天,理论上是充裕的,但朱塬必须保证足够的富余。毕竟这年代长途旅行从来没个准数,更何况还是乘船,万一自己在老朱抵达金陵之后才回去,甚至错过自家祖宗的生日,那就尴尬了。
  
  至于明州这边一大堆没忙完的事情,既然还兼着营海使,到了金陵继续忙就是,反正金陵到定海之间的通信,加急的话,一个来回也就四五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一剑独尊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裙下臣 帝霸 龙纹战神 迷踪谍影 永恒圣帝 逆剑狂神 毒医娘亲萌宝宝 御鬼者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