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六六阅读 > 冉魏霸业 > 第0350章 人治与法治

第0350章 人治与法治

  第0350章 人治与法治 (第2/2页)
  
  “简而言之,就是主张把人治与礼治、德政结合起来。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人存政举,人亡政息!这难道是大王你想要的吗?”
  
  “不,这不是寡人想要的。”冉闵果断地摇摇头。
  
  王猛又道:“推崇人治,不是不可以富国强兵,但是局限性有限,除非是贤明的君主在位,不然国家想要强大绝无可能。如春秋时的齐桓公,战国时的齐威王,他们都是依靠人治来使得国家强大的,但是富不过三代,他们一死,国家就渐渐衰落了。”
  
  “何以也?就是因为主张这种国策的国君薨了,而继位的国君又施行了另一种国策,故而这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反之,就是法治。人治与法治是相对的,最为鲜明的例子就是战国时的秦国!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濒临灭国边缘的西陲国,一跃成为了战国七雄,乃至于后来的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下,威振四海。”
  
  “为何齐桓公薨后,齐国的霸业就没落了?但秦国却是在秦孝公、商鞅相继去世后,秦国却是愈加的强盛,甚至是长达百余年几代饶强盛?这就是人治与法治的区别!”
  
  王猛掷地有声地道:“人治,人还在,政令就能继续推行下去。但是人死了,政令也将不复存在!而法治,则是人无论生死,国策不变的情况下,即便是出现了碌碌无为之君,国家也还能强盛下去!政令也还能继续推行下去!”
  
  人治,即德治。
  
  华夏古代德治与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主张,但实际上并没有哪个朝代使用单一的治国方略,基本上是并用的,不过区别的是各有侧重。
  
  同时,也应看到,很多时候,德治和法治都服务于皇权。所以,实际上会表现出三种情况:
  
  一、皇权至上,德法兼用。大部分的历史时期都是这样,这是典型的人治。这又分两种情况,君主推崇德治,那么身后多数能拿个仁宗、孝宗的庙号,而推崇法治的强势君主就复杂了,如秦始皇、隋炀帝等。限于篇幅,这里不展开讨论。
  
  二、法治为主,德治为辅。这种情况一般是君主较为弱势,相权或其它权势强于皇权,如曹操时期。
  
  三、德治为主,法治为辅。一般是什么德宗、宁宗时期,皇帝或许儒弱,同样也有权臣。
  
  华夏古代,虽儒治、法治方略是基于在人性前提,比如儒家倾向善、法家倾向恶,企图依赖思想教育(德育)或法律惩罚(律法)来进行国家统治,但是最终强化的还是君权为核心的统治结构,君主变化了,治国方略就会有变数。
  
  因此,能继承和坚持先皇治国方略的,多数不会是糟糕的朝代,比如文景之治,仁宣之治。
  
  冉闵听了王猛这么多大道理,总算是听进去了,于是让人把陈亮无罪释放了。
  
  “景略,但寡人对宗主督护制深恶痛绝,还是想要铲除各地的坞堡,解放被藏匿的人口,你何以教寡人?”冉闵虚心纳谏。
  
  闻言,王猛云淡风轻的笑道:“大王还想不明白吗?大王代表的是朝廷,是大魏国的主君,铲除坞堡,解放被藏匿的人口,这本就是伸张正义之举,大王又何必遮遮掩掩地搞这些阴谋诡计呢?恕我直言,大王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派兵去要求士族自行捣毁壁垒,释放奴隶。”
  
  冉闵听到这话,顿时眼前一亮!
  
  对啊!
  
  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干嘛这么瞻前顾后的呢?
  
  要知道,历史上铲除坞堡的王朝可不在少数。
  
  东汉建立后,汉光武帝曾下令摧毁坞堡,但禁之不能绝。
  
  此后各个朝代都有打击坞堡的战事,远的不,就羯赵一朝,石勒与石虎都曾不遗余力地攻破中原各地的坞堡。
  
  就连冉闵的祖父和父亲都曾经做过乞活军的将军,在坞堡里反抗赵军的入侵!
  
  冉闵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派兵去攻打各地的坞堡!
  
  小提示:在搜索引擎输入"大熊猫文学",即可找到本站,谢谢。
  
  第0350章 人治与法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一剑独尊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裙下臣 帝霸 龙纹战神 迷踪谍影 永恒圣帝 逆剑狂神 毒医娘亲萌宝宝 御鬼者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