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8章 璞玉 (第2/2页)
公元前262年,秦赵之间在长平发生大战,双方共投入近110万的兵力,秦军六十万,赵军五十万。
由于牵扯人员过于庞大,在没有合适机会时,双方都不敢轻易决战,因此在上党处相互对峙,而由于几乎将全国兵力抽空了,所以赵王很担心背后的胡人趁机偷袭,所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战将守卫边疆。
这时,赵括就向赵王举荐了一个人,他就是后期赵国的支柱,大破匈奴军,并且与秦军大战时,屡败秦军,他就是赵国后期名将李牧。
从这里可以轻微证明,赵括并非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他是有一定的真才实学的。
秦赵在长平战场对峙了三年多,在前面都是有赵国老将廉颇所对抗,廉颇作战老成,知道自己无法战胜秦军,因此一直采取守的战法。
虽然没有让赵军失败,但六十万的兵力储备,对于赵国的压力十分大,每都在消耗着赵国的积蓄,而最后赵王换将也是因为实在是撑不起消耗了,而廉颇又不敢与秦军决战。
而秦军虽然日均消耗大于赵国,但是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雄厚,非当时的赵国可比,如此拖延下去,赵国不但长平之战必败,而且赵国也会出现更大的危险。
因此,赵王虽然知道廉颇没错,但是也不得不更换一个能够进攻秦军,结束对峙局面的人出现,这时赵括站了出来。
当赵括到达长平战场时,全军将士欢呼不停,可见赵括是深得军心的,这并非庸才所能获得的。
而且战至最后,秦军六十万围困五十万断粮,已经在以军马为食的赵军时,却发现此时的赵军并非士气低下,毫无战力,反而士气高涨,战意很高,以此可见赵括的统兵能力并非一般将军可比,这又怎么能是庸才呢?
最后长平之战的结果是,赵军除二十万因为赵括被杀以后投降,其余战死,而最后的秦军也损失过半。
赵括以五十万断粮的赵军,与精锐的六十万秦军决战,虽然失败,但也将战亡人数与秦军持平,可见其指挥作战的能力之高,而且对手还是白起,这两点其实就足以证明赵括非但不是庸才,而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称为名将!
再,长平之战与其赵军败于秦军,更可以是赵国败于秦国,非兵不利,乃国与国之间的差距。
秦国自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后,国力逐渐强盛,而且君明臣贤;反观赵国,虽然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军力强大起来,但是内政混乱,君主也没有英明几代,而且奸臣当道,赵国与秦国的国力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也注定了长平之战赵国必败的局面。
而主动决战只是军队失败,但长久对峙,必会危害国家根基。
而国力与对手双因素,使赵括成就了千古骂名,这是不公平的。
没等殷浩出宫,这时就有一个内侍前来传达褚蒜子的口谕,太后请他到上书房议事。
殷浩不敢怠慢,随后就去到上书房,在那里,只有褚蒜子、司马昱等着他,再无旁人。
百镀一下“冉魏霸业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