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章:武庙变迁,司马穰苴! (第1/2页)
今日第一更:092章!1/4!
……
武庙,起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最初名为:太公尚父庙。
设立初衷,是为了祭祀这位有着兵家鼻祖之称的周朝名将·姜太公吕尚。
初时,仅有姜太公吕尚为主祭,包括汉太子少傅张良在内,共设历代名将十人配享太公尚父庙,即为十哲,也可以称之为第一代十哲!
分别为:司马穰苴、苏武、吴起、乐毅、白起、张良、韩信、诸葛亮、李勣、李靖十人!
后于唐肃宗上元元年,追封姜尚为武成王,诏令京城及各州皆设太公庙,改名“武成王庙”,简称“武庙”。
也在这一时期,姜尚的祭祀规格被拔高到与孔子相同的地位,并按照文庙(文宣王庙)祭祀体系,正式有了十哲之名。
设留侯张良为亚圣,与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大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位列于右;以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卫国公李靖、唐英国公李勣位列于左。
增加古今名将凡六十四人从祀,武成王姜尚,从此享受帝王祭祀待遇。
而后来改制,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宋朝更改十哲及诸将名单;
第二阶段为元朝缩小武庙规格,只祭祀姜尚与十哲;
第三阶段为明朝洪武年间,彻底废除武庙和姜尚武成王尊号,让姜尚配享帝王庙,改尊被历代加封的关羽,将民间多有祭祀的关庙取代了原本的武庙。
题外话,洪武时期,关庙数量和香火受众度已与历代帝王、功臣城隍诸庙并列,通称十庙云。
明神宗时期,关圣帝君祭祀已经与文庙孔子平起平坐,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镇远天尊关圣帝君”。
至螨清世宗时期,封文武主祭为文武圣之名,实则圣的称号不比之前的大帝、天尊高,只是简约好听,所以流传到后世了。
而在此前,文武双庙无所谓文圣、武圣之称,有的只是文宣王和武成王之说。
于螨清,文武双庙香火不断,地位相等。
直至青天白日时期,百日皇帝袁大头将关岳合祀一庙,以关羽为主、岳飞为辅,共尊武圣,这便是现代“武圣”称号的真正来源。
其言:关壮缪翊赞昭烈,岳武穆独炳精忠!
(写这段题外话,主要是看不惯某些非要夸岳贬关的言论,关岳武圣之称起于明万历,兴于清,盛于袁大头~清打压岳推崇关之说,纯属无稽之谈,历代清帝都有祭祀追封岳武穆行为!)
(至于将岳武穆踢出武庙一说,更是贻笑大方的史盲之言,从未进过,谈何踢出?)
而宋朝改制也经历了两大时期,在赵大时期,将十哲之中吴起、白起、韩信,名将之中孙膑、廉颇、彭越、周亚夫、邓艾、关羽等在内的二十三名将剔除武庙这种低能事情就不谈了。
后续,乃至后世确定的宋武庙,为宋徽宗时期调整的!
武庙构成为:
主祀:武成王姜太公
配享:留侯张良
配享于殿上十人
分别为:
东侧西向: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
西侧东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从祀于殿外庑间共62人,以白起为首的东庑西向二十九人,以吴起为首的西庑东向三十三人!
而姜尘副本之中的金色·辰级模板【武庙】,并非一朝之武庙,而是囊括了各朝进出武庙的所有名将!
为唐武庙和宋武庙之结合!
而十哲之列,是宋武庙的版本,也就是东西两侧,各以管仲、田穰苴为首!
至于曾经唐武庙十哲之中的白起、吴起,则为殿外诸将之首,未入十哲之列!
曾经的十哲之中,少了张良、白起、吴起三人,多了管仲、范蠡和郭子仪!
此刻,散发着点点光芒的,赫然是……十哲西侧之首:田穰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