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虎牢关大战(一) (第1/2页)
初平元年二月。雒阳皇宫。
“陛下,相国,现关东叛军之中路军,以渤海太守蒋浩然为首,纠集叛军约三万人,一路西进。叛军攻势猛烈。长水校尉胡文才(胡轸)连战连败,已经陆续丢掉了原武、阳武、卷县三县。现退守荥阳。胡文才连连告急,请朝廷速发援兵,如若不然,恐荥阳不能守矣!”
端坐在大殿上首的刘协,这一年不过十岁,年纪虽然小,但因为刚出生不久亲生母亲便被何皇后毒死。多年来一直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故而早就养成了喜行不露于色的坚韧性格,非常善于隐忍。虽然听着下面的奏报,心里是乐开了花,不过脸上却是装出一副担忧的神情道:“相国,这可如何是好啊?”
刚刚因为废立皇帝受封郡侯,得拜相国,取得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权一如萧何故事的董卓,这一年大约五十来岁,正是一个政治家年富力强的黄金时期。不过具体到董卓这个人来说,因为出身于边境地区,幼年时期书没读多少,砍人杀人倒是家常便饭,因而他的施政方针往往显得过于粗暴、直接,很多时候过于想当然,施政策略往往都是拍脑门拍出来的。等到政策开始施行后发现有一点问题又马上去改动。这种极度伤害施政者威望的事情便是一个小县的县长都不敢如此,更遑论一个国家的实际统治者呢?再加上士族阶层极度讨厌他,对他的各项指令阳奉阴违,有意的把事情往坏处办。而他的凉州军军纪又差得离谱,扰民害民的事情层出不穷。结果就是他主政朝政不到一年,大汉朝的治政水准直线下降。官心、民心都彻底的抛弃了他。
现在唯一支撑董卓统治的,只剩下了军队。这位出生并不高贵,靠着手里的军队一刀一枪砍出自己地位的军阀,解决事情的惯性思维,仍然靠的是军队。
“陛下不必担忧,蒋通竖子,早年不过是靠剿杀蚁贼成名。哪里经过什么真正的战阵。现在这厮进攻如此神速,不过是老夫故意为之,使其拉长补给线,疲惫其军势而已。陛下,胡轸虽然屡战屡败,但也是一员良将。现在进了荥阳坚城,必能长期坚守。雒阳荥阳,道路畅通,后续兵马粮草支援源源不绝。而蒋通的身后,是心怀鬼胎的酸枣诸侯,其实粮道已断!而老夫手里还有十数万精锐,都是在凉州和凶悍的叛军真刀实枪的拼杀过的,老夫麾下,李傕、郭汜,皆是百战宿将,更有吾儿奉先,武艺天下无双。待得蒋通钝兵于荥阳坚城之下,师疲粮尽之时,我集合五万以上大军,以精锐北军催峰于前,我凉州铁骑、并州狼骑包抄于后,蒋通竖子,必然全军覆没矣!”
听到如此言论,刘协心中一阵担忧,不过脸上却是自然而然的涌现出一种极度欣慰的表情:“相国精于战事,朕心实慰。如此,剿灭叛军一事,朕就全权托付给相国了。”
“谢陛下,臣定当早日剿平叛乱,重树我大汉朗朗乾坤。”
我大汉的乾坤不就是被你弄坏的么。强忍住胃里汹涌的呕吐感,刘协恭恭敬敬的对董卓拱手为礼。
散朝后,入得相国府,董卓脸上刚才还自信满满,全局在握的神情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反而极度焦虑的对身边亲信吩咐到:“去,把稚然(李傕)、大洪(郭汜)、文优(李儒)叫来!”
董卓的军事集团,分为三个部分。核心力量,最忠诚的是他自己从凉州平叛过程中逐渐培育起来的凉州军。之后是进入雒阳后通过各种权谋掌控在手的东汉中央军,最后才是吕布统帅的并州军。
并州军自不必说,半上下级半盟友的关系。董卓并不能直接对并州军的某一个校尉发布命令,而必须通过吕布。而中央军经过不断的拆分、分化瓦解,到现在,纯粹的中央军已经不多了,分别交给徐荣、胡轸统帅。其中徐荣防守南线,胡轸防御中线。概而言之,最不受信任的并州军,一般是不会独立放出去打仗的,要打也得和凉州军一起出去打。而家眷全部在雒阳的中央军,让他们进攻可能勉为其难,但是让他们为了防御雒阳而战,还是值得信任的。
在董卓的基础力量凉州军中,自董卓以下,地位最高的是牛辅、董越、段煨三位中郎将。不过这三位地位虽高,但自董卓以下,全体凉州军都知道这三位一个比一个废材。百败将军牛辅的大名,那可是万古流芳啊。这厮自领兵以来,不是从来没有胜利过的问题,而是每战必败,连个平局都没有!这得多大的能力才能做到这一点啊!若不是他是董卓的女婿,早就被董卓砍死一万遍了。实际上,凉州军公认的最有能力的将领,是李傕、郭汜。虽然这个时候两人都只是校尉,但全军上下都明白,若无大的意外,这两人以后定然是凉州军的首领。
“主公,这蒋浩然果然不愧当年剿杀蚁贼最多的名将啊!两日下原武,一日下阳武,又是一个两日下卷县。胡文才(胡轸)、杨整修(杨定)也算一时名将,北军虽然几经变乱,毕竟以前是天下第一精锐。可是在蒋浩然的面前居然一点抵抗之力都没有。主公还需早作打算啊!”
“嗯,稚然所说的吾如何不知。关东诸侯说起来那么多,可是真有勇气提兵前进的也不过两三家,吾倒也不怕这两三家诸侯,毕竟这些家伙远离任所,劳师远征。拼消耗也拼死他们。吾所深俱的,是这几家诸侯若是连战连胜,激起了天下的风潮,引得那些观望不前的诸侯也群起而攻之,那就大事不妙了。”
“主公,听文才的奏报,蒋浩然精于器具,打造的投石机,能发射巨石攻城,一般县城的城门最多百次石弹攻击就会破损。北军士气又一直低迷,城门一破就一哄而散,故而文才、整修才连战连败……”
“投石机?文优,你可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外父大人,这投石机在先秦战国时候就有了,不过那时候的投石机笨重、极耗人力,决然不能和文才奏报上的投石机相提并论,想来蒋浩然必然是对此进行了改良。外父大人,现在看来荥阳迟早也是不能保。若荥阳一失,挡在蒋浩然面前的就只有虎牢关和成皋城了。我军现在要么出动主力,在虎牢关下以野战催破蒋浩然,要么和蒋浩然议和,让蒋浩然退兵。不然若是蒋浩然再度前进,恐怕现在在酸枣高卧的腐儒们就要一起整军前进了。若是出现那样的局面,则我军危矣!”
“哎,我凉州军虽强,但再强也不能以一州之军敌天下啊。打完了蒋浩然还要去打孙文台,打完了孙文台还要打谁?议和,议和!文优,派谁去?怎么谈?”
“外父大人,若是要议和的话,出使人选是现成的,太尉黄子琰,蒋浩然的外父。此乃出使的不二人选。至于给蒋浩然的条件嘛。外父大人,儒麾下的密谍昨日刚送来的密报,蒋浩然麾下大将太史子义,在酸枣大营痛殴青州刺史焦和,怒斥其将青州搞得白骨遍地。蒋浩然、太史子义都是青州人,当年因为朝廷的三互法无法在青州任职,但毕竟对青州是有感情的。外父大人不如告诉蒋浩然,若是他愿意退兵,您就奏请朝廷废除三互法,任命蒋浩然为青州牧,加名号将军。青州各个郡国的太守、国相,让他自己开个名单上来,我们一定照准……若是蒋浩然还不肯点头,我们就准备两手,一手软的,将渤海郡划入青州,由蒋浩然自己派人管理。一手硬的,让他想想张温的下场。”
“好!好!文优果然是吾的智囊。就依计而行!”
“主公!”
“嗯,稚然、大洪何事?”
“主公,能战方能和,若是蒋浩然真的愿意谈和当然最好,若是他不愿呢?我凉州军还是应该早作准备的。”
“嗯,你们两个说得有道理,吾当年在凉州,虽然周围羌人都称赞吾豪爽任侠,热情好客。但吾深知,若不是自己能骑善射,心狠手辣。便是把全部家产都奉献给羌人,也不过是被砍杀的命。你们两个现在就开始整军,嗯,大洪留守雒阳,稚然带三万凉州兵出虎牢关待敌。另外通知奉先,让他的一万并州军全军出动,跟稚然一起去虎牢关。此外再通知文才、整修,坚守荥阳至少十日。使我军在虎牢有充足的布防时间。”
“此外,外父大人,儒有一言相劝。”
“文优请讲。”
“外父大人,雒阳乃四战之地,河南尹高门大户林立。无论军政,皆不利于我凉州军。外父大人可否考虑迁都长安?迁都长安,其利有三。一曰关东诸侯失去了我方的压力,本来就已经因为争权夺利极不稳定的联盟势必会加速解散。二曰拉长了敌方的攻击路线,如蒋浩然等远离领地的诸侯多半会望而却步。三,长安靠近凉州,是我凉州的根基所在。迁都长安,便于我凉州军军政两方……”
“主公,文优先生此言甚是有礼啊!迁都长安,我军就不必向今天这样三面皆敌,处处设防了。也不必大战都得留一把力气防着这些在雒**深蒂固的世家大族了……”
“文优的这个提议确实很有意思,但是迁都事关重大,其中利弊吾还要好好想想。若是此时没有蒋浩然的进逼,我等迁都还算说得过去。现在在有敌军进逼的情况下我等一战不打就迁都,只能是激发全天下的诸侯群起而攻之。所以,尔等此时就不必再想其他的事情了。先考虑如何将蒋浩然击退吧!”
“喏!”
众人分配好任务,刚刚要离去的时候,一个侍卫匆匆的跑了进来:“相国!相国!大事不好了!”
“混蛋,何事如此惊慌?”
“相国,胡、杨两位校尉急报,荥阳已于昨日城破,城中居民踊跃相助叛军攻击我军,两位校尉不能守,不得已退出城外,现正在整理败军,往虎牢关转进……”
……
荥阳城县衙内,蒋通这次独坐主位,自刘**以下,皆分居左右。彪悍的战功下,蒋通这个统帅的位置坐得越来越牢固了!
“哈哈哈,痛快痛快,俺老张自跟随大哥起兵以来,就数今年打的仗最舒坦了!那劳什子投石机一阵狂轰,城门大破,然后俺老张就一马当先杀进城去,之后就是敌军远遁,哈哈哈。浩然公,俺老张服了你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