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章 全师向河南 (第1/2页)
建安二年(197年)十一月,邺城,丞相府。
这个时代的农历十一月,气温已经逼近了零度。但在丞相府内,带着穿越者痕迹的西式壁炉燃烧得正旺。而丞相府大堂内的气氛,也是相当的热烈,甚至是激烈。
“主公,徐公明真世之名将也!现在敌方的黄河防线已经破了一个大口,这个时候南下,正是事半功倍之时啊!”
“汉升此言,吾不敢苟同。丞相,黄河到了冬天都是要封冻的。我军要在冬天南下,黄河根本就不能算是天堑。就算春夏季节南下,以黄河的河面和我军水军、工兵的实力,渡河也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徐公明虽说拿下了苍亭,也不见得就是什么大好的战机。邕要说的是,我军三年前拿下冀州,两年前拿下并州还去京兆接了天子,去年才拿下幽州。最近三年可以说是年年出征。正可谓士兵疲惫,百姓辛劳啊。这才休养生息不到一年,就又要全师南下了?丞相,大汉朝廷刚刚在河北重建,现在当务之急乃是重树朝廷威望,怎么能急着出征?需知国虽大,好战必亡啊。”
“礼部尚书此言差矣!我河北最近几年确实是在年年出征。可是每次出动的基本上都是职业野战军。动员民夫每次也不超过十万。士兵每次大战后至少休养半年以上。民夫的征调也绝对没有重复多次征调的,而且每次征调都有高额补偿。怎么就兵疲民穷了?礼部尚书可曾去军队、去田间实地了解一下?那些士兵、百姓,愿不愿意出征?愿不愿意被征调?”
“奉孝说得好!我河北在主公治下,和以前那些强藩完全不同。现在士兵出征,生还者拿勋章、出征奖励,伤残者安排公职,阵亡者抚恤优厚,妻儿有保障。被征调的民夫所得补偿,远超在土地里耕作所得。无论士兵还是民夫,都是愿意出征的!要不然太史子义那边远征江东三年之久,那些士兵怎么会没有怨言?”
“季观所言差矣!别的不说,我军两万余人远征江东三年有余,士兵不能归家,怎会没有怨言?我军长期通过海路辗转运输补给,这损耗及其巨大。金钱粮草,不从天降,不从地出,都是民脂民膏啊。百姓的负担已经很重了!丞相,以彪的意思,岂止是不要南下,就连江东的那支偏师也要召回来。如此彻底的休养生息三五年,以河北雄厚的人力物力,将会和其他诸侯拉开更大的差距。到了那时候,如若各方诸侯还不愿意服膺朝廷政令。丞相自然可以南下将其剿灭。”
“兵部尚书所言蒙有异议,虽然,我河北供养江东偏师耗费巨大。但是正因为江东偏师的存在,保证了我河北工业品的南销通路安全。而南方的粮食也能很快捷的转运到我河北。我河北的商人赚到钱了,可以扩大经营规模,解决就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还会缴纳大量的赋税,还能拿出大量的钱财兴办私学……这点转运的消耗,真是一本万利!而且,如若象兵部尚书所说,我军全力收缩于河北,那我河北的商业起码凋敝三成,那时候带来的诸多问题,如何解决?”
嗯,什么时候自己的手下也开始象以前袁绍的幕府那样吵吵闹闹甚至针锋相对了?
不过还好,现在的反对方,基本上都是如蔡邕、杨彪这样的大汉老官僚。而且这些家伙持反对意见,主要不是因为和自己立场不同,而是观念过于陈旧,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
别的不说,他这个穿越者那天突发奇想把飞梭和珍妮纺纱机搞出来后,不到两年的时间,整个河北的织布产量飞涨了近五倍。由此带来的就是市场对桑麻的极度渴求。接下来就是大量的农民在市场的引导下不光桑麻田里种满了桑麻,连菜田和粮田都种了桑麻。至于朝廷要征调的粮食,嗨,卖了桑麻就有钱了啊,去市场上买些粮食交给朝廷不就好了么?
其结果就是河北的粮田面积急剧缩小,本土粮食产量下降,要不是河北的海贸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可以不断从徐州、扬州、荆州甚至交州进口大量粮食。再加上马拉重犁、重装马蹄铁有效的提高了耕种效率。河北就要爆发粮食危机了。
而大量的布匹、丝绸生产出来后,需要的是销售。要知道飞梭、珍妮纺纱机什么的,虽说只是一个思路问题,没什么高科技含量。但那毕竟都是一千多年后的神器啊!是被惜字如金的中学历史课本再三强调的东西啊。河北的市场是不小,蒋通自己加上吕布、公孙度等人的治下,一共有八百多万人口。但这八百多万人的购买力可是参差不齐的。大多数人也不过是求个温饱罢了。就这样低水平购买力的八百多人能够支撑如此巨大的生产力多久?资本对市场的渴求,已经快要膨胀到连蒋通自己都无法控制的地步。这个时候,还真的得尽快南征,一统天下,从而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了。
“还好没有把蒸汽机什么的搞出来。要不然这个社会就要崩溃了。果然,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过度超前的科技很多时候只会造成破坏啊。”
伸出一只手,压制住了大堂内的喧嚣后。蒋通摇了摇脖子:“文若,你怎么看?”
荀彧荀文若,最近这两三年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他出仕蒋通七年多,终于辅助蒋通成为天下第一强藩,也顺利的迎奉到了天子。自己也成了负责政令执行的尚书令。天下,看起来已经有了重归安宁的希望。这是让荀彧无比欣慰的。而另一方面,皇帝来到邺城后,蒋通表面上万分尊重,但实权一点都不给。这也是让荀彧心存疑虑的。别的不说,就说这次事关河北朝廷重大军政方针的会议,皇室那边别说皇帝了,连个代表都没有。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时候的蒋通,仍然是最具平定天下希望的诸侯。出于这个出发点,荀彧还是愿意竭尽全力相助的。
“丞相,诸位同僚。彧掌管尚书台,军政都要涉及。就彧来看,至少青、冀两州的百姓温饱不虞,并州在今年已经实现自给自足。幽州今年的粮食产量和荒地开垦量都较去年翻了一番……十多万野战军士气充足,板甲的换装已经全部完成。战马养了一个秋天的瞟,也正是肥壮之时。无论从百姓、军队、军备来看。我军此时主力出征,都没有什么不好。”
“嗯,公仁,你的意思呢?”
“主公,当今天下,能与主公,啊,不,昭失言了。是还能独自抗衡朝廷的,也就曹孟德而已。若是此时主公不趁着曹孟德南面有张绣,不能全力北上的机会将其拿下。以后再想动手,难度可要大上许多。既然我河北百姓、士兵都不拒战而是求战,而此时南下又正是曹孟德两面受敌之时,主公又何须犹豫呢?”
“哈哈哈哈哈,公仁说得有理。吾意已决!全师南下,与曹孟德决战!奉孝,尽快拿出进军方略。公仁替本将向陛下写本。各位将军即刻回归驻地,整备军马。兵部筹备粮草器械,礼部准备兖州、豫州等地的蒙学筹建。户部准备钱财。工部动员工程队……各司其职,本相要在今年十二月之前发兵!”
“主公,诸位同僚。随军长史府的参谋们早就在做南下攻略了。具体的方略如下:扣掉幽州一万、兴霸带走的一万五千水军、子义那边的两万、中领军的一万。我军现在全员动员后共计七万五千人。其中骑兵一万五千人,枪兵三万,刀盾兵两万,弩兵一万。”
“公瑾的镇西堡军团两万人全员参战。共计骑兵三千,枪兵一万,刀盾兵五千,水军两千。”
“并州上党郡,出州郡兵五千。琅邪国,出州郡兵三千”
“征调代州骑兵五千人。征调平州骑兵五千人。征调河内太守张稚叔步兵三千人已经发函给徐州刺史,徐州这次至少要出兵三万。”
“以上,共计十四万六千人。除掉徐州的三万人外,剩余十一万六千人的后勤全部由朝廷负责。计划征调民夫十五万。粮草准备了一千万石,钱五亿钱。足够所有人连续在外征战三年。育才校尉那边还动员了预备役三十万以防万一。这三十万预备役主要以青州、冀州人为主。必要时,在一月之内,三十万人可以在身穿皮甲的前提下全员投入战斗。”
“渤海师范学校明年六月预计四百八十五名毕业生毕业。学校已经开始展开宣传,鼓励毕业生明年到河南开办蒙学。”
“并州、青州、徐州、冀州的商会已经达成协议,战争期间,严禁粮食、海盐、铁器、战甲、马匹等出口。不过自从曹孟德拿下北扬州后,这经济封锁起到的作用已经不大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